“我不會以全世界為榮,把自己當成大人物。我是個聰明人,”他說。
蜷縮在沙發上的男人,面容清瘦,五官蒼白。似乎他幾筆就能勾勒出來,再沒有什么氣勢磅礴的線條。似乎風會把它們吹走。
然而,就是這張簡單的臉,卻在光影之間,生動地展現了無數小人物,平凡而真實,驕傲而俠義。
從影36年,出演過125部影視劇。他是一個令人欽佩的老戲骨,是一個德才兼備的藝術家。他曾五次獲得最佳男主角的稱號,但他一直保持低調,謙虛謹慎。
秋水靜,潮水深,你為戲癡狂。誰知道呢,我希望永遠留下一幅杰作!
這個人就是劉佩琦。
1.“不幸的孩子”歷險記
初夏之前,天快亮的時候,南樓里傳來一聲響亮有力的北京話西皮。突然,畫院中犬馬的旋律響起,一個酷酷的大叔正在搖著蒲扇,微微地用眼神沉思著。茉莉花茶的香味從手邊的茶缸里飄出來,他忍不住潛入這熱氣騰騰的生活。
“三嫂,你吃飯了嗎?”劉佩琦招呼了一聲,伸手摸了一個煎餅,吞了下去,眨著眼睛又進了二哥家,坐下吸了一碗嘎巴菜,到了學校,已經吃飽了。
1958年,劉佩琦出生在天津的一個普通家庭。家里兄妹六人,擠在南樓村的一間平房里。以前他們的父母忙于做生意,幾個孩子在老街坊的熱情照顧下自由放養長大。
在一個小小的畫屋里,十幾戶人家關系很近,住的是一家人,老板的孩子買醋打西醬油是常事。誰炒一個辣椒,誰就能嗆得全院老少一起打噴嚏。
水土之下,劉佩琦半生不熟,樂觀坦誠。5歲開始學習武術,經?;煸诖蛱珮O的太爺隊伍里,以獨特的方式舞槍弄棒。
直到12歲,他又迷上了跳舞。他受到啟發,想成為一名芭蕾舞演員,用腳趾轉圈。順便輕松學會了彝族、藏族、蒙古族、赫哲族的舞蹈。
初中時,劉佩琪被老師選中加入學校宣傳隊,擔任禮堂演出《牧馬之歌》的領舞。
這讓他很開心。然而,他還沒累就把他的舞靴弄丟了。走近舞臺的前一天,他寫了幾百個《尋靴啟事》,從家里到學校一路貼,還是讓他看起來很可笑。
但由于身體條件有限,劉佩琦的芭蕾夢碎了一地。而是整天泡在相聲、評書、京劇里,隨身掛個二手收音機,走到哪聽哪。
1955年,電影《平原游擊隊》上映,他省下5分錢打開水,買了一張票。貓在電影院看的。線下,他成了游擊隊隊長“李向陽”,并給自己指派了一名“軍事顧問”,帶著一群弟弟,守衛著畫院里的井蓋,以防盜賊。
在飛來飛去的日子里,“倒霉孩子”長大了。17歲那年,他又跳又蹦地進了天津文工團,終于穿上了他的紅制服。
可惜,作為一個輕佻的少年,他敢于說出常人的恐懼,卻被當成了“刺頭兵”,安排在炊事班蒸饅頭。蒸了三年,他就能把領導夸的本事都練出來了。
然而,他這個年紀,怎么能不做夢呢?他們中有多少人暴露程度更高?他一個人伏在舞廳的把手上,一遍遍壓著腿,還經常躲在后臺偷看臺上獨舞的士兵。他很羨慕。
在一次部隊慰問演出中,話劇《不準出生的人》由話劇團演出,一共演了6次。劉佩琦真誠的表現打動了他,讓他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。
他看著鏡子里的自己,恨恨地說:“你!別胡鬧了,你不是生來吃這碗飯的,趕緊轉行吧!”
1979年,解放軍藝術學院赴天津招生,劉佩琦以公共關系學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軍事藝術表演系
拿到通知的那一刻,他撣了撣手上的面粉,擦干身體,一陣風似的走了出去,仿佛這趟電梯把他帶到了星光大道,以后就少了些羈絆。
二、北漂的日子
那時候年輕,總覺得做東西花了很多時間。我覺得自己骨子里不安分,做的很多事情都是“出格”的,但我卻沾沾自喜地認為這是上天對我族人的重大責任。
考上軍藝后,文化課和專業課都是第一名的劉佩琦被委以班長的重任。他似乎是一個偉大的領袖,但不時出現一些頑皮的孩子。
很快,一個18歲的男生被插進了他們班。他長相清秀,氣質如晴空皓月,讓人一看就喜歡。
他叫吳若甫,比劉佩琪小4歲。自從他進來后,多次受到任課老師的青睞,讓一些同學眼紅,經常私下找他麻煩,時不時“修理”他。
劉佩琦,一個正直的人,總是會幫助,每次都站在他的前面,為他擋開災難和困難。很快,兩人就成了有著特殊聯系的兄弟。
夜晚,兩個人蹲在路邊電線桿下,穿著大背心短褲,靠著斷斷續續的路燈,伴著四處飛舞的蟲子,拉著一盤花生米,悶著兩個二鍋頭,聊著聊著。
臨近畢業,劉佩琦再次成為“英雄”。因為一次不合理的考試安排,他組織同學去考試,本來是答應好的。結果只有他一個人遞上了一張白紙。
后來,他被懲罰性地“流放”到新疆。1983年分配到新疆軍區話劇團。但是,他本可以留在北京發展。
送別列車充滿了悲傷和憂郁。吳若甫背著一個大包為劉佩琦送行。雖然有千萬句勸解的話,但不善言辭的劉佩琪還是轉身揮了揮手,然后瀟灑地離開了。
兩年后,因為演出機會太少,劉佩琦決定回北京發展。他之前兩次被航空管理局話劇團拒絕。
帶著一種挫敗感,劉佩琦成為了第一代“北漂”,開始了長達6年的跑龍套生涯。
當他窮困潦倒時,他窮得口袋里只有5分錢。為了有口飯吃,他不得不步行2個小時到一個熟悉的家庭,甚至為了賺7分錢,他差點淹死在沼澤里。
當時他和同學童瑞欣住在燈市口,一棟破舊的筒子樓里。白天,他們去八一廠大門口蹲著,晚上,他們盼著菜市場關門。攤主們把吃剩的爛菜葉都倒到垃圾桶里,他們兩個撿了起來。
下雨的時候,頂樓變成水簾洞,天花板滴水,被褥全濕透了,根本睡不著。
兩個人凍得瑟瑟發抖,縮在房間的角落里,吃著剛煮好的菜葉,喝著最便宜的鄧華白酒,表達著自己的野心,卻依然嚼不出現實的苦澀。
雖然片酬很低,但在大多數情況下,即使沒錢,劉佩琦還是很享受跑龍套的,因為他能管飯吃。他經常給挑人的導演,跳舞的,或者出點點子的,就是為了吸引眼球,有更多的機會入團。
1985年,劉佩琦憑著一股子韌勁,被陳佩斯看中,在《二子開店》《順子》中出演一個小角色,一個坐過牢的年輕后進生。
因為他肯鉆研思路,他的表演讓陳佩斯很看好,每天補貼5塊錢的片酬,而團里其他演員都是七毛,這在當時是天價片酬。到目前為止,劉佩琦非常感激陳佩斯。
那時,吳若甫,一個好朋友,已經成名了?;氐奖本?,他聽說劉佩琦也在北京,就趕緊約老朋友出來喝一杯。知道劉佩琦的慘狀,拍著胸脯說:“哥哥有難,我不能坐視不管?!?/p>
說罷,拿著劉佩琦角色的定妝照,飛到Xi安找正在拍《古今大戰秦俑情》的張藝謀,煞費苦心的推薦。"
多年以后,劉佩琦參加一個脫口秀節目,被要求邀請某某同學上節目,他連連搖頭,說“79級的同學中,我只有一個朋友,吳若甫”。
第三,生活的配角
“我不想只做我自己。一直換衣服很無聊,創作的樂趣也就沒了?!眲⑴彗鶎ρ菁家恢焙苷J真,從不演同一種角色,盡最大努力把每一個配角都發揮到極致。
1991年,張藝謀正打算拍電影《秋菊打官司》,擔心劇中“王青來”沒有合適人選。這時,他想到了兩年前吳若甫為自己推薦的那個年輕人。
劉佩琦,人瘦臉少,恰好與劇中人物不謀而合,于是張藝謀寫信邀請他試鏡。
收到大導演的親筆信后,劉佩琦開心地幾夜沒合眼,想著自己要演主角了。他立即起身,從北京建國門花橋村出發,直奔陜西寶雞。
然而,當他到達現場拿到劇本后,才知道劇中“秋菊”的丈夫是一個被村長踢了一腳后下線的“病孩”。整部戲只有一個場景。
但是感謝人家的信任,你要努力。為了塑造這個安靜淳樸的木農,劉佩琦跟隨劇組深入陜西偏遠農村,與當地人同吃同住,只為尋找人物的感覺。
一場戲過后,影城工作人員在看電影的時候,突然說:“這個老鄉是哪個村找的?”,并要求張藝謀直接給他改劇本,多加了6個場景。
這部戲之后,他給張藝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到現在鞏俐見到他都會親切地稱自己為“前妻”。
真正讓劉佩琦進入觀眾視野的是1994年的電影《二嫫》,該片以商人“瞎子”的角色在洛加諾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四項大獎。
從那以后,劉佩琦的電影活動一直在繼續。1996年,為了演好《離開雷鋒的日子》年的《喬安山》,他多次走訪劇中的原型人物,了解當年的歷史,揣摩人物的心理變化。
對于表演,劉佩琦堅持精益求精。他把自己的關注點放在細節上,不厭其煩地和導演、對手演員討論每一個細節,讓人物更加立體真實。
他飾演的“喬安山”,在雷鋒車禍去世后,繼續發揚雷鋒精神,做好事,把一個有血有肉的當代軍人演得惟妙惟肖。這部電影創下了當年的最高票房紀錄。
38歲時憑借這部劇獲得金雞獎和華表獎。那一年,為了上臺領獎,他花了4000塊錢買了一套西裝,設計了兩套領獎詞。有趣的是,獲獎者不允許在頒獎晚會上發言。
演員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遇到一個好劇本,為銀幕留下一部經典,此生無憾。
最后劉佩琦到了,被譽為“近代紅樓夢”的好作品——《大宅門》。
當初,為了讓他出演富二代“白”這個角色,郭寶昌通過輿論推動,做出了讓他出演的決定,盡管當時有人說他沒有一個爺爺的氣質。
“我長得丑,但是我的里子很結實,我敢說從來沒有人能演得過我這個角色,”劉佩琦自信地說。
經過努力,劉佩琦和陳攜手呈現了一部風靡21年的經典電視劇。
還記得當時觀眾對白大師的評價,“壞的時候讓人想踹他一腳,混的時候讓人想扇他一巴掌,狠的時候讓人肅然起敬?!?/p>
在與孫儷合作的電視劇《那年花開月正月圓》中,他飾演的養父周老四,一個60歲的老人,在零下十幾度的低溫下,在水里堅持玩了一整天,以至于凍得直抽搐,讓全團都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無論是《有你才幸?!纺甑哪勰郯职?,還是《白鹿原》年的精神領袖“朱老師”,還是《大工匠》年的八級鐵匠,還是《紅色娘子軍》年的反派“南八天”。
做了36年藝人的劉佩琦,對表演充滿敬畏,堅持塑造每一個小人物,賦予他們不一樣的精彩人生。這是一種強烈的使命感,它與數千人的表演絕對配得上國寶級。
第四,好“老婆”如夢
1990年的秋天,北京刮起了風,散落一地的銀杏葉在古巷染成了金黃色。路上行人裹緊衣服,匆匆前行。偶爾有三兩對情侶相互依偎,說著體己話。
劉佩琪縮了縮他的舊西裝,一件洗舊了的大西裝,像個套子一樣蓋在身上,三十出頭的年紀,仿佛在這個大城市,身邊沒有一個說著熱詞的女人,頓時心頹然。
這一年,在朋友的幫助下,劉佩琪認識了北京姑娘孟天驕。顧名思義,她像蓮花一樣迷人,她很可愛。僅僅一眼就讓他念念不忘。
比他小4歲的孟天驕出生在城墻下,父母都是雙職工。當時她在北京電影制片廠做總機接線員,家境殷實,無憂無慮。
頗有才華的劉佩琦讓孟天驕傾心。但是,他女朋友的父母非常反對兩人的關系。他們認為劉佩琪家里兄弟姐妹多,以后爭執不斷。況且他還是一個叫不出名字的演員,總是不穩定。
在父母的勸說下,孟天驕決定分手,經常因為這個原因疏遠劉佩琪,她提不起來放不下的感情讓他們很痛苦。
漸漸的,孟天驕看清了自己的內心,她離不開劉佩琪。于是,年底,她瞞著父母,從家里偷了戶口本,以“面簽”的名義直奔民政局,和劉佩琪一起拉了證。
婚后她跟隨劉佩琦劇組來到青島一段時間,都是蜜月旅行。之后,她跟隨丈夫搬到了八大戰友文工團的單身宿舍,開始了獨立的生活。
第二年,他們的兒子出生了,這讓這個小家庭更加幸福。娶了王宓的妻子后,劉佩琦的事業越來越興旺,他的玩伴也不斷。
那些年,劉佩琦常年待在劇組,一下子什么都干不了,留下妻子一個人住在空房間里。為了照顧孩子,孟天驕在北京電影制片廠畫報當了一名出納。但是,生活瑣事也讓她承受了很大的壓力。
她盡力照顧好家人,讓劉佩琦可以無后顧之憂地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業。她的兒子甚至受過更好的教育,聰明有禮,這是值得稱贊的。
但是成名之后,有情有義的劉佩琦放不下家里的兄弟姐妹。當時他們兄弟下崗,姐妹退休,生活拮據,讓劉佩琪很懷念。
于是,他往弟弟妹妹家里塞錢養活他們,對孟天驕從不隱瞞每一分錢,哪怕這樣會避免很多矛盾和分歧。
但是,多年的資助就像一個無底洞,沒有底。在這件事上,孟天驕有點抱怨。后來時間長了,她就放手了,經常主動幫哥哥姐姐,這讓劉佩琪很感動。
在娛樂圈幾十年,劉佩琦從來沒有聽過任何流言蜚語,一直過著潔身自好的生活。這么多年,他把工資都給了老婆。在生活中,他也做了美味的食物,如糖醋里脊、蔥花海參、油煎雙脆.這些烹飪讓他的妻子和孩子大飽眼福。
在一次頒獎典禮上,劉佩琦深深地表達了對妻子的感謝,甚至自責讓她受苦。
結婚30年,孟天驕和他一直互相扶持。這種簡單的生活讓他覺得無比幸福。
五、平凡是真。
黃昏時分,霓虹燈亮起,什剎海又熱鬧起來?,F代化的燈光懸掛在小巷和庭院的上空。年輕人沉浸在酒吧里,尋歡作樂,而老一輩人則喜歡在公園散步,打太極。
現在,63歲的劉佩琦很享受這種平靜的生活,每年接兩三部戲,大部分時間和家人在一起,偶爾也在舞臺上表演話劇。雖然數量不多,但他始終熱愛舞臺。
去年他和一群年輕人坐了5個多小時的火車,從北京到上海,巡演了《杜甫》這部劇。這種對藝術的敬畏令人欽佩。